良医益友官方网站_权威的健康医疗科普知识平台

科普文章

蜂蛰伤的治疗指南2019

发布时间:2022-05-07201164次浏览

蜂蛰伤,是指被蜂尾蜇伤,毒液注入人体,或伴刺留皮内,局部可出现红肿刺痛,甚至恶心、头晕等中毒性疾病。被少数蜂蛰伤,一般无全身症状;如果被多数蜂蛰伤,可能会产生大面积肿胀,偶可引起组织坏死,出现恶心、无力、发热等全身症状,严重者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或急性肾功能衰竭,因此,需要根据蜂蛰伤的严重程度来进行治疗。

一、蜂蛰伤急救期措施:

1、在蜂蛰伤数分钟内评估皮损总数,有无全身过敏反应及分级,是否需CPR、是否有器官功能损害早期表现;

2、局部首选清水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,或选择弱酸性液体,比如食醋等来冲洗;

3、选用地塞米松+利多卡因+生理盐水混合后持续外敷,在蜂蛰伤后的24小时~48小时可局部冰敷,镇痛;注射破伤风抗毒素,以及选择抗菌药物预防感染。

二、蜂蛰伤的治疗:

1、I级过敏反应:可口服抗组胺药物,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;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抗炎、抗免疫、抗休克、抗过敏、抗溶血及提高机体应激能力,比如氢化可的松或甲泼尼龙等;

2、II级过敏反应:吸氧,肾上腺素肌注、注射抗组胺药物,可使用激素;

3、III级过敏反应:保持呼吸道畅通,必要时插管或气切,其余同上,保持监护治疗;

4、IV过敏反应:应立即启动CPR。

对于面部蜂蛰伤,既往有过敏性疾病史,早期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者,常规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素,每日数次。

相关推荐

中医讲静脉曲张是怎么引起的
中医认为,静脉曲张多因先天禀赋不足、筋脉孱弱,致使经脉不合、气血运行不畅、瘀血阻滞脉络,亦可因劳累、涉水、遭寒受湿和筋脉瘀滞而成,严重者淤久不散、化生湿热、流注于经络,复因搔抓、虫咬等诱发,则腐溃成疮、日久难收敛,包括气血瘀滞、血虚生燥、湿寒凝滞、湿热瘀阻等四种证型。 1、气血瘀滞型:此型瘀血较重,血瘀致经脉瘀阻,气血运行不畅,不通则痛,初期隐痛,后期刺痛,可伴肿胀。患者因下肢青筋隆起,迂曲成团,压之痛感明显,活动刺痛加重,伴精神烦躁。治以疏肝理气,活血化瘀。 2、血虚生燥型:患者因血虚不能荣养肌肤,皮肤色素沉着、粗糙干枯、脱屑,皮肤萎缩无光泽,皮肤干瘪伴有皮下硬结。治以滋阴清肝,养血舒筋。 3、湿寒凝滞型:寒湿凝滞于经络,加上平时喜静,但活动后可加重,皮温不高,皮色紫暗,休息或太高或得温后缓解。治以温经通络,健脾利湿。 4、湿热瘀阻型:多因嗜食肥甘厚味、辛辣饮食,致湿热下注,搏结血脉,下肢水肿发红,见糜烂、渗出倾向,自觉局部肿胀灼热,瘙痒。治以清热解毒,祛湿消肿。
肝阳上亢头晕目眩宜用哪些中药
肝阳上亢、头晕目眩,宜用的中药有天麻、钩藤、桑叶、石决明等。具体药物的使用建议在中医大夫的辩证论治下进行。具体介绍如下: 1、天麻:为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,有着较好的平肝潜阳、通经活络、息风止痉的功效,常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导致的头晕目眩、耳聋耳鸣、心烦心悸、失眠多梦等等,有很好的临床疗效。 2、钩藤:是茜草科植物钩藤等的干燥带钩茎枝,其性甘、凉,归心包、肝经,有着较好的平肝潜阳、息风止痉、清热透疹等功效,对于肝阳上亢导致的头晕目眩有很好的治疗效果,常与钩藤、羚羊角粉、杜仲、牛膝等同用效果更好。 3、桑叶:有着较好的疏散风热、清肺润燥、清肝明目的作用,对于肝阳上亢导致的头晕目眩也有很好的作用,还可以用于治疗风热感冒、头痛、视物不清等。 4、石决明:石决明也有着较好的平肝潜阳、清肝明目等功效,有着较好的平抑肝阳的作用。 具体用药需在中医师辨证后选择适合的药物,切勿自行用药。
血热头发会白吗
血热可能会导致头发白。中医认为血热灼发,可能会出现头发失于濡养,出现发白情况。但并不是头发发白一定是血热引起的,肾精亏虚、遗传因素等也会导致头发发白。 血热会导致头发发白,从中医角度分析,头发为血之余,血热时间日久,不仅耗伤气血,还可能会灼伤头发,使得头发失于濡养,日久导致头发发白的情况出现,同时还可能会出现头屑、皮肤瘙痒、口干口苦、大便干结、心烦多梦等不适。在治疗上常建议在医师的指导下选用清热凉血的药物,例如清热凉血汤、犀角地黄汤、凉血解毒颗粒等等。 出现头发发白不一定是血热引起的,一些人年少就出现头发发白的情况,多与家庭遗传因素有关。同时对于一些由于各种原因,例如经常熬夜、平时压力过大等导致的肾精亏虚,也可能会出现头发发白的情况,此时建议服用一些补肾乌发的药物,例如何首乌、女贞子、墨旱莲等来调理。
文章详情广告

热门视频

/ Related videos

热门问题

在线客服系统